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色欲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无码人中文字幕

服務咨詢電話
400-108-6575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

2021-12-08 17:26瀏覽數:77 

1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印發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通過實施《規劃》,到2025年,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到供水要求,水源區富營養化演變進程得到控制,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水源涵養能力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提高,水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滿足調水長期安全運行要求,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詳情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發改地區〔2021〕1745號

河南省、湖北省、陜西省人民政府: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規劃》實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放在壓倒性位置,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和高質量發展,加大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系統修復、水土保持工作力度,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的水安全基礎。

二、通過實施《規劃》,到2025年,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到供水要求,水源區富營養化演變進程得到控制,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水源涵養能力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提高,水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滿足調水長期安全運行要求,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河南、湖北、陜西三省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逐級分解落實規劃目標和各項任務,確保規劃有效實施。重慶、四川、甘肅三省(市)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規劃》要求,做好本省(市)丹江口水源區范圍內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

四、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和指導,充分發揮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協調解決水源區保護治理中的重大問題事項,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據部門職責,加大政策、資金、體制機制等方面支持引導力度,有效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

附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 態 環 境 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 利 部

國 家 林 草 局

2021年12月1日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 十四五 ”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基本情況

水源區地處秦嶺支脈伏牛山南麓至大巴山區之間,與江漢平原 相連,整體位于我國第二、三階梯過渡地帶,海拔高度由漢江源頭 的 2000 米左右下降到丹江口庫區 140 米左右。由于地形變化劇烈, 具有冬長夏短、雨熱同季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南北分界的過 渡帶。森林覆蓋率約 34%,原始森林資源豐富,水源涵養能力突出, 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

水源區獨特的自然特點,孕育出以漢江為主脈的豐富水系水 網,其中流域面積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21 條,100 平方公 里以上的 220 條,主要支流有丹江、老灌河、堵河、滔河、天河、 官山河、泗河等。2019 年漢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 495.6 億立方米。 水質條件優越,漢江干流水質常年保持《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Ⅱ類,丹江干流水質均在Ⅱ類以上,部分斷面水 質達到Ⅰ類。

第二節 治理成效

“十三五”以來,河南、湖北、陜西三省始終把保障“一泓清 水永續北上”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水源區人民群眾顧全大局, 上下一心,推進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形成整體合力,取得明顯成效。

水環境質量穩中有進。水源區水質總體為優,丹江口水庫五龍泉、宋崗、陶岔、壩上中、何家灣、江北大橋等 6 個國控斷面(點 位)水質均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其中,中線工程取水口陶岔斷面水 質穩定保持Ⅱ類,丹江口水庫營養狀態始終保持中營養。2020 年, 水源區 75 個國控斷面(點位)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有 73 個,占 97.3%,較 2015 年上升 5.5 個百分點。

水源涵養能力不斷增強。水源區持續加大天然林保護修復、石 漠化治理、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濕地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實施力 度,累計完成造林面積 1503 萬畝,實施退耕還林還草 209 萬畝, 綜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積 62 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1976 平方公 里,新建 6 個國家濕地公園,新增濕地保護面積 3467.7 公頃,野生 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和恢復,水土保持率得到提高,森林 覆蓋率和蓄積量均實現增長。

污染治理和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水源區 城市和縣城新建污水管網 1360 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 48.3 萬噸/ 日,污水處理率分別達 98.3%和 94.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 到 90%以上。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有機農 業和生態養殖。累計識別河南南陽、湖北十堰、陜西商洛等地高環 境風險企業 135 家、尾礦庫 53 座,進一步提升了監測預警和應急 處置能力。

投入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十三五”期間,國家通過中央預算 內投資、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水污染防治資金、水利發展資 金、林業草原轉移支付資金等渠道,不斷加大對水源區污染防治、 生態保護修復、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等支持力度。北京、天津安排 對口協作資金 40 億元,積極推進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 發展,京津兩市優勢企業主動參與水源區水環境治理項目運營。

第三節 存在問題

部分河流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神定河、丹江、老灌河、浪河等 部分河段水質不穩定,2020 年以來,神定河口、丹鳳下、浪河口、 西峽水文站等 15 個斷面存在連續月份不達標或水質下降幅度較大 (下降 2 個類別)的情況,其中神定河口斷面水質個別月份為劣Ⅴ 類,西峽水文站斷面水質個別月份為Ⅴ類,浪河口斷面水質連續三 個月出現Ⅳ類。漢江上游瀛湖、石門水庫等湖庫總氮濃度居高不下。

環境風險不容忽視。有毒有害物質和新型污染物監測能力不 足,神定河、泗河、官山河、老灌河 4 條入庫支流回水區秋季易發 生水華,劍河回水區、浪河回水區、老城鎮庫灣和馬鐙庫灣藻密度 較高。水源區內采選礦企業及尾礦庫數量居高不下,大多沿河分布。 316 國道等路段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大,威脅部分入庫支流水質。 局部地區生態恢復緩慢。庫區仍有 1.9 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 積亟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占比超過 20%的縣占庫區縣數量的 50%。水土流失治理標準偏低,難以滿足庫區人民對生產生活條件 改善和優良生態環境的需要,治理成效有待進一步鞏固提升。漢江 及其主要支流生態用水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引漢濟渭等跨流 域調水加劇生態流量保障壓力,水源區洄游魚類種類減少。

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水源區部分貧困地區剛剛脫貧摘帽,經 濟實力薄弱,財政增收困難,水源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進一 步加劇。部分市縣增長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新產業、新業態、 新模式較少,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等綠色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缺乏 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物質財富的有效途徑。

第四節 機遇和挑戰

重要機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 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戰略價值更加凸顯,為 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新水 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 活的愿望更加迫切,為水源區源源不斷創造優質水資源提供了強大 動力。我國面向世界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進程,為水源區發揮比較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水源區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的法制體系不斷完善,為做好下一步 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要挑戰。生態脆弱區分布廣、類型多,局部地區水土流失等 問題嚴重,生態保護修復任務艱巨。農業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 理,城鄉截污治污仍有短板弱項,環境風險隱患仍然存在。在現有 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質,面臨諸多客觀因素制約,生態治理的邊際 成本更高。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優 質要素資源匱乏,打造現代產業體系任務艱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居民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源區保護治 理成果未能有效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準 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 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確保“一 泓清水永續北上”放在壓倒性位置,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 修復和高質量發展,加大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水 生態系統修復、水土保持工作力度,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隱患, 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起好步奠定堅實的水安全基礎。

第二節 工作原則

堅持水質為要、治污先行。統籌水資源節約利用、水環境綜合 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域陸域 污染協同治理,深入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高生物多 樣性,統籌防災減災,全面全方位推動生態保護修復。 堅持空間管控、分區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留足生態緩沖 空間,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控制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強度, 科學劃定流域控制單元,有效實施分區分類管控,加快構建約束和激勵并舉、保護和治理并重的生態治理體系。 堅持綠色發展、改善民生。尊重客觀規律,進一步優化水源區 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引導生產要素向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的地區集 聚,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若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第三節 發展定位

——國家戰略性水源地。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命脈,水源 區是最靠近我國北方缺水地區的天然“水塔”,承擔著向華北地區 供給優質水資源、拱衛首都生態安全和水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要 把水源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劃出硬杠杠,堅定不 移做好各項工作,守好這一庫碧水。

——國際重要生態功能區。水源區山川縱橫、植被繁茂、河網 密布,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具有大范圍調節氣候、釋氧固碳、涵養 水源、凈化水質等生態功能,源源不斷產出優質生態產品,擁有世 界同緯度地帶罕見的原始森林,是朱鹮、大熊貓、川金絲猴等世界 珍稀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在全球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

——綠色可持續發展先行區。牢牢抓住水源區生態保護起步 早、標準高、制度約束強的先發優勢,充分發揮傳統產業發展相對 滯后、生產方式易綠色低碳轉型的后發優勢,搶抓機遇大力調整產 業結構,加快經濟體系升級再造,以良好生態促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支撐生態保護,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實 踐中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 第四節 規劃目標 到 2025 年,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到供水要求,水源區富營 養化演變進程得到控制,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水生態系統功能基 本恢復,水源涵養能力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提高,水環 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滿足調水長期安全運行 要求,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1.png


第三章 優化流域空間管控格局

根據不同區域對丹江口水庫水質的影響,將水源區劃分為水源 地安全保障區、水質影響控制區和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三類地區, 實施分區分類管控,推動建立流域空間管控體系,銜接“三線一單”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規范資源開發利用、生產力布局、產業結 構調整、重大項目選址建設等經濟活動。

第一節 完善落實分區管控

水源地安全保障區,包括丹江口水庫水域、水庫周邊區域及老 灌河、淇河、丹江、滔河、天河、犟河、泗河、神定河、劍河、官 山河、浪河等入庫河流流域,陜西白河縣以下的漢江流域和黃龍灘 水庫以下的堵河流域。該區以保障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為目標,以 控制入庫支流總氮為重點,重點整治神定河、浪河等水質不穩定達 標河段,有效降低污染負荷,提升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 范化建設水平,嚴格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加大庫區周邊 河南淅川縣、內鄉縣,湖北鄖陽區、丹江口市坡耕地治理,加強區 域內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水質影響控制區,包括湖北黃龍灘水庫以上的堵河流域、陜西 白河縣以上和安康水庫以下的漢江流域等對入庫水質有直接影響 的區域。該區重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進生 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大力推進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深入開展工業污染整治,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力度,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 板。

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包括安康水庫及以上的漢江流域。該區 以生態保護和水源涵養為重點,綜合提升水資源產出能力,加強野 生動植物保護,大力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石漠化系統治理,強 化自然保護地保護修復,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健康性、穩定性。

第二節 強化流域精細化管理

在總體分區基礎上,以 75 個地表水國控斷面為節點,按照流 域自然水系特征,打破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以鄉鎮為邊界,進一 步細分劃定 69 個控制單元。以斷面—單元串聯各級政府河長、湖 長保護治理責任。對各優先控制單元明確個性化管控目標,確定單 元內水質鞏固、總氮控制、水土保持、風險防范等不同任務。對水 質鞏固類優先控制單元,制定“一區一策”水體達標方案,倒逼治 理有力有效開展;對總氮控制類優先控制單元,著力推進農業面源 污染綜合治理,嚴控城鎮生活污染物進入水體,并選擇典型區域開 展污染物溯源治理;對水土流失治理類優先控制單元,以小流域為 載體,綜合采取營造水土保持林草、坡改梯、穩定坡面水系等措施, 加強水土流失防治;對風險防范類優先控制單元,重點加強尾礦庫、 危險化學品儲運等風險源管控,加強監測及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0.png


第四章 深化水污染系統治理

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行動,強化農業面源、工礦、城鄉生活多 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全域系統治理,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打造潔凈庫區,建設清潔流域。

第一節 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以總氮控制類優先控制單元為重點,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 效和有機肥替代,積極推廣安全用藥、農業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 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高農業生態效益。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 優化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布局,建設高效現代農業體系。加強 農作物秸稈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大農田殘留地膜、農藥化 肥塑料包裝物等白色污染治理力度,加強可降解地膜研發推廣應 用。推進畜禽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新建規模以上養殖場須配套建 設糞污處理設施,探索種養結合,推進畜禽糞污還田肥田。選擇典 型縣(市、區),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示范,以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畜禽養殖為重點,開展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和 水文水質同步監測,進行農業面源污染負荷評估,提出優先治理區 域清單,分區分類實施精準化治理與監督指導。嚴格水產養殖禁用 藥監管,在總氮控制類優先控制單元推進養殖環境治理,開展養殖 尾水達標排放試點。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規模化種植業、養殖業污 染防治試點,探索突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瓶頸。深入實施美麗鄉村 17 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和 污水收集處理體系,開展已建設施調查評估與分類改造,力爭到 2025 年,水源區 95%以上的自然村生活污水實現有效處理。建立農 村黑臭水體清單,重點推進優先控制單元、臨河村莊黑臭水體整治, 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在主要入庫河流鼓勵開展污染通量監 測試點,厘清各行政轄區面源污染貢獻和治理責任。

第二節 持續提升工礦企業綜合治理水平

建立水源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 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依法開展工業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依法依規嚴禁新增建設高耗能、高排放工業項目,對已取得排污許 可證企業依證開展監督執法。加快淘汰存量項目落后工藝和產能, 限期關停整治生態破壞嚴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群眾反映強烈的 工礦企業,實施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等制度。 加大漢江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清理整治,按照“依法取締一 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一 口一策”治理,對影響惡劣的偷排、直排行為采取高壓打擊態勢, 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加大園區整治力度,確保陜西安康市、商 洛市,湖北十堰市等地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開展 園區污水管網排查整治,推進水源區工礦企業加快完成清潔化改 造。強化生產礦山邊開采、邊治理舉措,及時治理污染、修復生態, 科學評估劃定水源區礦產資源禁止開發區,在保障勘察開采主體合 18 法權益的前提下,有序退出禁止開發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停止對生 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行為。加強歷史遺留礦區生態 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礦區地質環境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井、礦渣、 尾礦庫綜合治理及植被重建等生態修復。全面實施礦山企業“三率” (開采回收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指標年度考核制度,加 強礦山固體廢棄物、尾礦和廢水綜合利用。嚴禁擅自傾倒、堆放、 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

第三節 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加強水源區污水垃圾、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建設。 力爭基本消除城市、縣城污水管網空白區,改造提升擴容老舊管網, 提高建制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推進浪河、神定河、丹江、老灌河 等沿線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處理設施改擴建,確保穩定達標運行。 加快構建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以丹江口庫區周邊和漢江沿江鄉鎮為重點,全面推進垃圾無害化處 理,網絡化建設垃圾中轉及收集設施,發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 業。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沿江集中安置區和工程移民安置區環境基礎 設施建設。有條件地區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戶收費制度。 到 2023 年,陜西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湖北十堰市等主要城 市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 處理體系。

專欄 3 水污染治理工程

工業污水治理:安康市子午河流域工業集聚區污水治理工程。商洛市山陽縣工業園區污 水治理工程。十堰市高新區綜合污水治理工程、鄖陽區工業園區污水治理工程、普林工業園 污水管網建設工程。

農村污水治理:安康市瀛湖片區農村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寧陜縣衛生廁所改造工程、嵐 皋縣農村污水收集與處理工程。南陽市水源區坑塘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水源區畜禽養殖污染 治理工程、盧氏縣水源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十堰市鄖陽區畜禽養殖污染治 理工程、張灣區西溝鄉扶貧安置點污水治理工程、竹山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天河流域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犟河流域移民新村污水治理工程、鄖陽區精準脫貧易地搬遷集中安 置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慶市城口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畜禽養殖場糞污資源化 利用工程。

城鎮污水治理:安康市嵐皋縣鎮級污水處理工程、恒口示范區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 石泉縣鎮級污水治理工程、寧陜縣污水治理工程、月河流域排污口整治工程、關廟再生水廠 工程、鎮級污水處理暨配套管網工程。商洛市商南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工程、沙河子至夜 村污水管網建設工程、丹鳳縣城區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工程、米糧鎮集鎮污水處理站建設工程、 鎮安縣青銅關鎮污水處理工程、十里坪鎮污水處理工程、趙川鎮污水處理工程。十堰市鄖陽 區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完善工程、泗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神定河老集鎮片區管網 建設工程、呂家溝河道雨污分流工程、青巖洞溝片區治理工程(一期)、神定河劉家村片區 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程、鄖陽區神定河下游污水管道及支溝治理工程、神定河污水處理廠至 神定河水質凈化工程(B 區)污水管網復線工程、犟河流域綜合治理與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 程、劍河流域涌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南陽市西峽縣污水管網建設工程、西峽縣城鎮污泥 綜合處理綜合利用工程、西峽縣城區中水回用工程、西峽縣陽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 程、淅川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淅川縣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工程、淅川縣第三污水處 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淅川縣“三河兩溝”水環境整治工程、淅川縣九重鎮第二污水處理廠 及配套管網工程、淅川縣西城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淅川縣廚余垃圾和市政污泥協 同處理工程、內鄉縣匯水區鄉鎮污水收集能力提升工程、鄧州市彭橋鎮污水管網續建工程。 重慶市城口縣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擴建工程。

第五章 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緊扣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目標任務,采取最嚴格的生 態環境保護制度,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理念,充分銜 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規劃實施,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建設山美水美、 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水源區生態體系。

第一節 提升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功能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防治,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水土流失綜 合治理,重點對 17 個水土流失治理類優先控制單元實施高標準治 理,推進林草植被建設、坡面及溝道防御設施建設,控制水土流失, 減少面源污染,有效保護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嚴格按照國家級水 土流失重點預防區要求開展水源區重點保護和監管,采取生態自然 修復和人工干預修復措施,加強林草植被保護恢復,開展預防區水 土流失綜合治理。重點在水源地安全保障區和干流水質影響控制區 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對前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提質增效,穩 定提升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水質維護等生態服務功能。 到 2025 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 3375 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水 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 2555 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面積 820 平方公里,其中,陜西省治理面積 2295 平方公里、湖北省治理面 積 740 平方公里、河南省治理面積 280 平方公里、四川省和甘肅省 21 治理面積 60 平方公里。

專欄 4 水土保持工程

在 17 個水土流失治理類優先控制單元涉及的十堰市、南陽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 市、寶雞市等 6 個地市范圍內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重點工程;在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涉及的 陜西省、湖北省、河南省、重慶市、四川省、甘肅省等 6 省(市)49 個縣(市、區)范圍 內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上工程。 重點在水源地安全保障區、水質影響控制區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

第二節 穩步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在嚴格保護耕地前提下,鞏固庫周等重點區域天然林保護成 果,采取喬灌草結合方式恢復林草植被,嚴格造林質量和后期管理, 加強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推進森林火災防控基礎 設施和裝備力量建設,降低重特大火災風險隱患。在水源涵養生態 建設區積極發展具有較好生態效益的特色經濟林,活躍林下經濟。 重點做好環秦嶺地區、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建立智慧林長制, 對各類可能影響生態的生產建設活動實施全過程監管,擴展秦嶺生 態安全空間。在陜西安康市、商洛市,湖北十堰市,河南南陽市等 石漠化重點地區開展綜合治理,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 護坡草帶建設、地表修復等措施恢復植被,減少土地裸露。

第三節 保護河湖生態空間

鞏固“十三五”庫周生態隔離帶建設成果,推進水源區美麗河 湖建設,在沿漢江干流及主要入庫河流、黃龍灘水庫等重點區域周邊建設生態緩沖帶,連接陸生生態系統與河湖濕地生態系統,隔絕 人為過度擾動。加強庫周消落區生態修復,按規定因地制宜實施退 耕還林還草還濕,禁止施用化肥、農藥,以阻隔庫周農田退水為目 標,構筑具備防洪減於、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態凈化等多功能 的植被防護帶,保障消落區良好生態功能。加快河南丹江濕地國家 級自然保護區、丹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加快淅川丹江、內鄉湍 河、鄧州湍河濕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庫區周邊生態環境質量。恢復 老灌河、堵河濱岸濕地植被帶。在城鎮污水處理廠下游、河流入湖 口、支流入干流等流域關鍵節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 工程等生態設施,對達標尾水和微污染河水進一步凈化改善,攔截 凈化入河污染物。進一步梳理丹江口水庫持續污染風險較大的消落 區和水源保護區情況,加快推進水質影響控制區漢江干流、丹江干 流、庫區周邊生態緩沖帶建設,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第四節 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大力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種群恢復,將水源區建設成為向世 界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窗口。加強朱鹮、大熊貓、川金 絲猴、羚牛、紅豆杉、紫斑牡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 建立和完善珍稀瀕危動植物遷地保護網絡,保存遺傳資源。加強以 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 優化,研究設立神農架、秦嶺等國家公園,加強濕地保護修復,維 護濕地生態功能。開展水源區水生生物完整性調查與評價。扎實推進水生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和 資源養護,保護細鱗斜頜鲴、齊口裂腹魚、山溪鯢、大鯢等特有水 生生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嚴格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查漏補 缺確保水源區捕撈漁船全部上岸,在漢江、丹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 和丹江口水庫漢江庫區、丹江庫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 產性捕撈,其它水域實施禁漁期管理制度,嚴厲查處電魚、毒魚、 炸魚等破壞生態環境的捕撈行為,做好建檔立卡漁民轉產轉業和安 置。加強珍稀瀕危魚類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 重要生境保護,完善野生魚類監測網絡,開展增殖放流。強化外來 入侵物種防控,定期調查分布情況,制定防控管理辦法。加強魚類 棲息地保護,降低引調水等工程對河道生態環境的影響。

專欄 5 流域綜合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流域綜合治理:十堰市丹江口庫區飲用水源地入庫支流官山河(六里坪段)水環境綜合 治理工程、武當山入庫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馬家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茅塔河流域生 態修復治理工程、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犟河流域重點支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竹溪 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泗河流域(開發區馬路一組片區)綜合整治工程、十堰市堵河流域 黃龍鎮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南陽市淅川縣丹江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河南省水源區 石漠化治理工程。三門峽市盧氏縣淇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洛陽市欒川老灌河生態環境 綜合治理工程、淯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水生態保護修復:安康市嵐河流域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工程。十堰市丹江口水庫(武當 山轄區)庫周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泗河流域河道內源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 鄖陽區神定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神定河下游張灣段岸線生態修復工程、丹江口水庫庫濱帶 生態治理及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鄖陽區漢江沿線生態修復工程、十八里長峽國家自然 保護區良好水體水質提升工程、文峪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望玉河流域水生態修復

專欄 5 流域綜合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工程、堵河張灣段重點支流生態治理工程、丹江口庫區天河入庫河口段水生態修復工程。南 陽市西峽縣雙龍鎮東臺子斷面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西峽縣老灌河兩岸生態緩沖帶及濕地修 復工程、西峽縣淇河兩岸生態緩沖帶及濕地生態修復工程、丹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修復工 程。 開展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和水生生物關鍵洄游通道研究,推進水生生物洄游通道 修復工程、產卵場修復工程和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

第六章 強化水資源保護

堅持節水優先、還水于河,牢固樹立水危機意識,大力推進工 農業和生活領域節水,減少對河湖水等天然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 用,提高水資源循環使用和重復利用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 續發展。

第一節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加快形成高效節水的生產生活方式,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上 限,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推動水源區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健全 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加快建立 覆蓋主要農作物生產、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先進用水定額體 系。化解高耗水產業低端過剩產能,嚴控新增高耗水產業項目,加 大節水管理和循環用水改造力度,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深 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農業節水行動,推進總氮控制類優 先控制單元、水土流失治理類優先控制單元高效節水灌溉,積極發 25 展集雨灌溉,增強農田蓄水保墑能力。推廣水耗低、品質好的優質 農作物品種,普及田間節水技術,降低農田灌溉用水損耗。推廣工 廠化和池塘循環水養殖、大水面生態增養殖等節水型生態健康養殖 模式。以賓館、飯店、醫院等公共場所為重點,全面開展節水載體 建設。

第二節 有效保障生態用水 組織實施漢江流域水量調度方案,督促干支流上的水電站、航 電樞紐、水利樞紐加裝生態流量實時在線監測預警設備,確保信息 報送暢通和下泄流量充足。明確漢江干流及庫區上游主要支流生態 流量保障目標,落實水工程運營單位直接責任、地方政府主體責任 和流域管理機構監管責任,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完善主要控制斷面 生態流量監測設施設備,提高非汛期生態流量測報能力,建立生態 流量評估與考核機制,將河湖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保障情況 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并進行考核。落實干支流小水電清理整 改的要求,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及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小水 電按要求退出,其他小水電嚴格落實生態流量泄放及必要的生態修 復、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三節 加大再生水循環利用 將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設施出水納入區域水資源調 配管理體系,作為區域內生態、生產和生活補充用水。系統分析生 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需求,以現有污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 建筑施工及生態景觀等,優先使用再生水,穩步提高水源區地級及 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在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水質標準的前提下, 積極利用再生水對濕地、城市人工水系進行生態補水,推進區域污 水資源化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推動有條件的 工業園區統籌廢水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建立企業間點對點用水 系統,實現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和分級回用。探索放開再生水價格, 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用市場手段引導企業積極使用再生水,新建 縣級以上工業園區須加強節水型園區建設,建設再生水循環利用設 施體系。

第七章 推動水源區高質量發展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新模式,鞏 固壯大制造業發展根基,鍛造綠色低碳發展長板,不斷豐富完善生 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以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拓展水源 區發展空間。

第一節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堅持農業基礎性地位,發揮水源區農業生產比較優勢,穩固糧 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范占補 平衡,嚴格保護城鎮周邊、河川壩子等地帶高產農田,嚴控“耕地 上山”,加大對亂占耕地建房、挖田造湖造景等行為的查處力度。 深入推進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有機稻米、雜糧、獼猴桃、食用菌、 核桃、柑橘、山茶油、橄欖油、富硒茶葉、月季、艾草、山茱萸、 軟籽石榴、中草藥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鼓勵陜西漢中、安 康,河南南陽,湖北十堰等地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創建國家農 業科技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區。推進特色農業與生態 旅游、歷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休閑 農業、定制農業、康養農業等新業態。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 接。大力發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推進鄉村電商服務站點 建設,規范發展農產品電商直播,提高農產品網絡化銷售水平。

第二節 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旅游業發展

依托水源區優美自然風光和豐富文化資源,以生態保護為前提 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旅游休閑目的地。深化跨省區旅游合作, 合理培育精品旅游線路和高品質旅游產品,實現主要景區景點門票 一票通和旅游服務標準化。深入發掘以秦巴山古棧道群為代表的歷 史古跡、文化遺產、名人故里、古村古鎮等文化旅游資源,融入地 域特色文化和民俗風情,打造融合歷史與現代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標志性旅游演藝等知名文化品牌。加大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革命舊居 舊址保護和修繕力度,以長征精神、革命精神為內核,提高紅色旅 游業發展水平。大力弘揚漢文化、三國文化,引入知名文創企業, 培育游戲、動漫、影視等現代文化載體。加強水源區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弘揚神農文化、漢水文化。

加強非 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保護傳承漢劇、勉縣對鼓、寧強羌族 刺繡、南鄭藤編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加強庫區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闡釋,運用考古研究成果支 撐庫區古遺址古墓葬現場展示,運用考古出土文物充實庫區縣級博 物館陳列展覽。加大文物建筑開放利用力度,支持使用文物建筑開 辟公共文化空間,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物活化利用,依托文物 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富集地 區,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鼓勵鄉村博物館建設,提 升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提高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能力, 助力丹江口庫區及上游高質量發展。

第三節 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找準產業契合點,積極融入國內經濟循環體系,鞏固制造業比 較優勢,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培育以裝備制造為引領的現代產 業體系。以優化控制化學品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產、使用、排放 企業為重點,深入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改造,推動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淘汰、替代、限用、限排,倒逼相關行業綠色發 展。在統籌考慮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構建十堰—南陽— 漢中鄂豫陜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金三角”,推動漢江生態經濟帶傳 統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做強航空整機及 先進零部件、大型數控機床、生物醫藥、機械設備制造等現代產業集群,推進十堰等老工業基地競爭優勢重構,建設產業升級示范區。 落實制造業減稅降費政策,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規模,支持符合 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支持商洛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示 范。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建材、電鍍、農副食品加工 等行業實施一批有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的技術改造項目,大力發展 清潔生產。充分發揮水源區生態環境優勢,承接東部地區新興產業 和現代服務業。

第四節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

將碳達峰、碳中和及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全面融入水源區各省各 地市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有效實施,與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 持重大任務有機銜接。發揮水源區各控制單元協同聯動優勢,優化 區域產業結構,加快構建以低碳技術創新為引領的產業體系。持續 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水運在大宗貨 物中長距離運輸中的比重,積極發展漢江航運,推進既有鐵路電氣 化改造,推廣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擴大水電、天然氣、生物 質能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開展工業企業及園區綠色微電網建 設,實施一批工業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熱電聯產等節能工程。 以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為目標,持續增加水源區森林草原面積和 林草植被儲量,增強濕地、草地碳儲量潛力。開展秦巴山區林業碳 匯項目試點。

第八章 嚴防嚴控生態環境風險

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增強底線思維,以確保水源區水質安全為 剛性約束,豐富拓展“南陽實踐”經驗,完善“一河(湖)一圖一 策”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重點風險源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強 化重點區域污染監控預警,提高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第一節 加強水源地環境風險防控

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要求,飲用水水源 保護區已建違法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關閉。開展庫 區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風險整治,推進縣級及以上水源地規 范化建設。有序推進準保護區內高風險企業搬遷或關停,對現有污 染源執行最嚴格排放標準。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 行動“回頭看”,建立健全水源環境檔案制度,定期開展重要飲用 水水源安全評估。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強水源保護區預警 監控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新型污染物監測及環 境污染防控能力。建立重點風險源防控清單,制定“一源一策”應 急預案,在丹江口水庫周邊建設應急物資倉庫,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環境保護協調聯動機制。

第二節 強化尾礦庫綜合治理與風險管控

在漢江干流岸線三公里、主要支流一公里范圍內禁止新(改、 擴)建尾礦庫項目,嚴把尾礦庫規劃、用途、安全、環保等各項行 政許可準入關口。對水源區現有尾礦庫生產狀況、環境狀況、治理 狀況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建立“一庫一檔”環境風險管理檔案,落實環境監管直接責任主體和日常監管主體。全面排查尾水收集處 理設施不完善、滲濾液等廢水超標外排、地下水等環境監測不符合 要求、尾礦排放管線“跑冒滴漏”等問題,對完成污染治理的尾礦 庫開展“回頭看”。全面開展尾礦庫安全風險評估,按照“一庫一 策”原則編制尾礦庫安全風險管控方案,在運行尾礦庫全面建成在 線安全監測系統,并接入全國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對運 行到設計最終標高或者不再進行排尾作業、停用時間超過 3 年、沒 有生產經營主體的尾礦庫,盡快實施閉庫治理并銷號。對重點尾礦 庫開展污染監測,加強尾礦庫尾水排放及下游地表水水質監控。

第三節 嚴管嚴控移動污染源

嚴厲打擊非法水上運輸及非法轉運處置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 等行為。對漢江干流及其主要通航支流港口碼頭進行風險隱患排 查,嚴格港口碼頭建設準入關。開展船舶污染綜合治理,加快岸上 船舶生活污水垃圾、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接收設施建設,推動 接收設施與公共轉運處置設施有效銜接,到 2025 年,全面實現水 源區所有港口、碼頭、裝卸站船舶污染物上岸集中處置。建立水源 區跨區域危險化學品運輸監管機制,加強運輸車輛審批登記管理, 利用車輛動態監控系統對穿越水源地安全保障區車輛進行實時監 控。加強 316 國道等緊鄰漢江和庫區路段環境風險防控警戒,對丹 江干流及淇河跨河大橋、G59 呼北高速公路臨江路段設置消防搶險、 污染攔截等應急處理設施,加強日常巡護。全面排查水源區現有船舶,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高風險船舶。

第四節 做好水源區水華防控

加強丹江口水庫和入庫河流葉綠素 a、總磷、總氮、高錳酸鹽 指數等富營養化指標監測,定期評價水源地安全保障區、水質影響 控制區主要河流湖庫富營養化水平。加強神定河、泗河、官山河、 老灌河、劍河、浪河等支流回水區和丹江口水庫庫灣區水質目標精 細化管理,重點開展以藻類指標為主的水華風險監測,劃定中高低 風險區。在總氮濃度較高的水華高風險區加密布點,利用衛星遙感、 無人機等技術加強水華監測,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模型進行 形勢研判,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建立健全應急響應機制。有針對性 地做好藻類攔截打撈和無害化處置工作,減輕水華災害影響。

專欄 6 環境風險防范工程

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安康市月河流域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寧陜縣集鎮和 三河口庫區水源地保護工程、嵐皋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商洛市丹鳳縣竹林關萬人 千噸飲用水源地防護工程、丹鳳縣龍潭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商州區大荊鎮東峪集中式 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山陽縣薛家溝城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商南縣縣河水庫飲用水源保 護區應急防護工程、柞水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十堰市余家灣水庫飲用水源地 保護工程、鄖陽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示范工程、鄖陽區鄉鎮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范 化建設工程、竹山縣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建設項目。南陽市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 設。

生態環境風險防范工程:開展神定河、泗河、官山河、老灌河、劍河、浪河等入庫支流 的回水區、丹江口水庫庫灣區水質監測,完善藻類攔截打撈和無害化處置設施。安康市瀛湖 片區防洪河堤生態風險防范工程。十堰市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鄖陽段)水質保護項目(一專欄 6 環境風險防范工程 期)、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應急與監控預警能力建設、丹江口環境應急物資庫建設、堵河流 域環境風險應急能力建設。南陽市南水北調渠首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設施及救援能力提 升項目、淅川縣丹江庫區運輸船舶智能化污水收集轉運系統改造。

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漢中市略陽縣硤口驛鎮硫鐵礦歷史遺留污染源綜合治理 工程、鎮巴縣歷史遺留無主硫鐵礦生態修復工程。安康市白河縣硫鐵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 復工程。商洛市商州區董家后溝、南溝、毛溝、小柿溝、桃樹凹溝尾礦庫污染綜合治理工程, 山陽縣小東溝、桐木溝尾礦庫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柞水縣馮家溝、茨溝尾礦庫污染綜合治理 工程。

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十堰市丹江口水庫水生態健康狀況調查評估、水源區生態環境 監測能力建設。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水源地空天地潛一體化監測監控系統。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堅持黨的領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 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 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 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水源區生態保護全過程和各 領域。水源區三省要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提高各 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政 治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 動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第二節 加強要素保障

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 平臺等作用,加強水源涵養、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等領域關鍵技術 和裝備研發,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創新投融資機制,水源區各 級人民政府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的前提下,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 與具備收益的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項目。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成效 與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掛鉤的約束激勵機制。加大對口協作力度,創 新協作機制,持續推動水源區與受水區在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 經貿交流合作、干部人才交流等領域合作。有關中央企業要積極履 行社會責任,加大對水源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

第三節 完善工作機制

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丹 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協 調解決水源區保護治理中的重大事項問題。豫鄂陜三省人民政府是 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分解落實規劃目標和各項任務,確保規劃 有效實施。各部門要加強指導,加大政策、資金、項目、改革等支 持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適時開展規 劃實施情況評估。建立水源區生態保護績效考核制度,推動將評估 結果納入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微信公眾號  請使用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