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錫咨詢-5.25下午-SNEC(2023)第六屆能源互聯網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新能源數字化——賦能雙碳目標(會議紀要)2023-05-30 10:33來源:gessey瀏覽數:719次
5月25日下午,以“新能源數字化——賦能雙碳目標”為主題的第六屆能源互聯網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進行,本次論壇為分論壇之一,邀請了“政、產、學、研、企”國內外學者、專家、工程師、企業家和光伏行業人士參會交流。 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高文勝研究員 高文勝作主題致辭:“創新”引領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 其一,從中國能源產業現狀看,我國全球第一的能源消費和生產大國,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轉型的亮點。2022年風電裝機3.7億干瓦+光伏發電裝機3.9億干瓦+水電裝機4.1億千瓦。2010年至今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約占全球的40%。煤炭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已趨緩.預計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在2030年之前達峰。 其二,從我國減碳任重道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中,能源消費約占90%。單位GDP能耗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并網、消納等多重瓶頸。資源分布不均,能源生產與消費布局不匹配。 其三,能源互聯網是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系統新業態,將導致全產業鏈顛覆性變革,必將釋放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能源互聯共享是能源轉型的必然趨勢,行業和區域壁壘是阻礙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急需體制機制變革,政策引導和政府支持。 主題三:新能源數字化——數字化技術 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配電事業部總經理 甄巖博士 甄巖:自主芯片支撐基于融合終端的分布式光伏接入應用 首先,關于光伏行業的背景介紹。我國的光伏產業離不開十四五規劃的政策支持以及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需求帶來了數億級的增長需求。從分布式光伏接入需求看,新能源的大量接入、高效滲透對配電網電能質量、安全穩定運行產生巨大影響,分布式光伏接入存在監測管控能力弱、并網接入管控難等一系列問題。 其次,關于智芯公司基本情況。基于融合終端光伏接入設計的建設理念,基于融合終端光伏接入設計一建設理念圍繞公司自研主控、計量、安全等芯片和樞紐操作系統,研發形成系列化的軟硬件平臺,為光伏接入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路線和場景方案,實現分布式光伏的可觀、可測、可控。 最后,進行未來展望:接下來計劃與高校和研究院進行分布式光伏預測,源荷綜合協調和分布式聯邦調控技術研究。面向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互惠共贏的理念,在“雙碳”目標推動下,共同推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 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魯宗相 教授 魯宗相:雙碳背景下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演化 魯教授本次以線上錄制講演視頻的方式進行報告。 當前,能源電力行業處于風頭浪尖,實現雙碳目標,能源必然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我國用一半不到的時間走完歐美的碳中和歷程,時間機器緊迫。同時,當前狀態與目標愿景未處于一條軌道,雙碳目標仍然有待重視,未完成目標仍需不懈努力。 圍繞雙碳背景,魯教授提出了以下暢想:一是新思路,雙碳戰略導向的能源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二是新目標,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藍圖。三是新路徑,從電氣化到數字化的能源躍升式的轉型發展。 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微網業務負責人 黃弘揚 先生 黃弘揚:微電網在高比例新能源消納中的應用及解決方案 當前的難點:傳統電力系統接入及運行壓力大,“雙高”+“雙隨機”+能源成本上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當前痛點:一是安全風險。安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安全風險新能源特點:波動性,隨機性,靠天吃飯;環境友好,電網不友好;邊際成本低,消納成本高。二是經濟性優化。全國各地峰谷價格差逐漸拉大,大工業用戶執行兩部制電價:需要電費。三是與電網友好友互動。微電網是智能電網的一部分。 施耐德提供了微電網解決方案架構,以期解決難點和痛點。普洛菲斯作為施耐德旗下自動化元件制造子公司,為實現100%綠電供應的承諾,旨在打造國內首個零碳燈塔工。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新能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黃猛先生 黃猛:光儲直柔空調系統關鍵技術及及應用 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導向、能源轉型、產業升級、清潔光儲、空調現狀、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建筑節能低碳化方案,電力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空調運行低電費方案等。發展光儲直柔空調系統,多位一體,跨界融合,既滿足剛需又節能減排還創造收益,一舉多得。 格力公司制定了三個階段計劃,致力于節能減排。第一個階段,“全球首創”的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問世,實現了光伏直流電直接驅動大功率變頻空調運行,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突破,相關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應用五大模式,即直流直驅、模塊組合、儲能調配、智慧互聯和交直兩用。第三個階段,聚焦降碳,基于直流母線進一步開放,擴展柔性應用,研發出“零碳源”空調系統,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突破。相關技術成果在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中,從94個國家2100多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最高獎。 主題四:新能源數字化——能源系統數字化轉型 延長石油延安新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徐進 先生 徐進:延長油氣田零碳工程風光微能網實踐與探索 其一,雙碳目標推進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在黨的重要理論指導和能源局的最新部署下,“雙碳”給油氣勘探帶來了挑戰以及延長解決方案,具體設計5個方面和16個因素。 其二,融合發展帶來的技術挑戰和工程實踐。當前,延長石油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遇到了負荷復雜性、新能源高比例、波動性、不可控、過電壓、電網安全性、投資經濟性的痛點。通過延長石油CCUS新能源零碳微網工程案例介紹,給出了微能網是重要部分、重要支撐和重要應用的實踐結論。 其三,實現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路徑,即發展新格局、實現新融合、做出新貢獻。 天潤新能資產管理總工程師 劉偉 先生 劉偉:清潔能源資產管理數字化升級,助力雙碳高效、高質量發展 當前能源行業的“三個面對”:一是面對十四五,更加規范開放的市場助力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二是面對新型電力系統,蓮勃發展的新能源行業具有復雜場景、高靈活性、高效率要求,新能源設備特性帶來安全性挑戰,電網運行安全單體容量小、數量多,調控運行復雜新型電力系統。三是面對資產管理,構建新能源友好并網運行的“基礎三角”,驅動資本管理技術多維升級,實現穩定性、可靠性和支撐性。 對未來的展望:新型電力系統下,需要挖掘更多元的資產價值,滿足能量價值、容量價值、調節價值和綠色價值。培育電力+算力建立網源協調的核心能力。 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 戴晨松博士 戴晨松:從數字化光伏到虛擬電廠 目前,分布式光伏處于快速發展期,也處于轉型期,價值立足點從建設走向消納,政策與電價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分布式光伏的終極發展目標是建構以新能源為主體、以創新為根本驅動力、以數智化為關鍵手段的新型電力系統,以實現數字化、系統化、智能化和市場化。 固德威數字化光伏全面解決方案的提出,一是電站資產數字化(分鐘級尖峰平臺精準收益和資產運營過程精細化管理),二是發電數字化,通過理論算法分析減少電量損失,以及電站級告警診斷,識別發電異常,三是電站運營數字化,四是電站投資數字化,五是電站建設數字化。 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系統集成事業部光伏技術總監 潘甲龍 先生 潘甲龍:吉瓦級光伏電站解決方案 2022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87.41GW,其中,工商業光伏電站新增并網容量25.9GW,占比31%,同比增長236%,表現最好。戶用光伏電站25.2GW,占比28%,同比增長16%,集中式光伏電站36.29GW,占比41%,同比增長41.8%。2022年新增光伏裝機87.41Gw。 由光伏電站大基地開發面臨的挑戰,包括了土地問題、大容量遠距離送出、存在的技術約束、限電問題、安全穩定運行控制難度大和市場化交易后的經濟性問題。新型電力系統的特點包括了高滲透率、多能協同和數字化。新能源消納的解決措施有:提高各種電源的靈活度、加強區域電網的互聯互通,發揮相鄰電網的間接儲能系統作用、市場和技術手段提高電力負荷的可調節性、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重點領域,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和利用多樣化的儲能技術提高電力系統各環節的靈活性等。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 工業人工智能業務線負責人 王超 博士 王超:工業人工智能增強后的自動化控制,及其在光伏基材生產中的應用 關于西門子的自動化介紹,王博士提到,西門子的工廠自動化業務部門具有較為先進的產品開發經驗,位列中國工廠自動化市場排名第一,包含了全面創新的產品組合、客戶值得信賴的首選合作伙伴和領先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地位。西門子以完整產品組合支持中國光伏技術迭代與設備更新換代。 關于業界技術創新的迷思。業界部分企業認為,在領先的顛覆式技術創新面前風險可以被忽略,因此西門子構建了The Map of Control THeory,將設計思維進行較為認真和嚴密的復盤以及規劃,對風險做好防范。 最后,王超博士提出了“滾動參數尋優 動態趨勢預測”的思路,增強閉環回饋,并認為光伏對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出于前列的,中國的工藝水準和國際標準仍有一定差距,但光伏生產是可突破的領域。 主題五:新能源數字化——能源系統數字化管理 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監魏振華 先生 魏振華:綜合智慧零碳電廠-智慧系統 魏振華先生以線上錄屏形式進行了報告。 在為全面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科學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智慧系統聚合新能源(泛分布式)、儲能(分布式、共享)、生物質、可調負荷等。零碳電廠 致力于構建對內協調平衡、對外電網友好互助的新型能源生產與消費聚合體。 當前,綜合智慧零碳電廠具有增量聚合、能量平衡、分區調控、精準匹配和智慧高效五項特點,與虛擬電廠的區別也在于此。 從價值維度看,綜合智慧零碳電廠對政府而言能夠切實關心民生痛點,迎峰度冬夏電力供應不足,實現雙碳目標壓力較大。對電網公司而言,用電側柔性負荷,聚合分布式發電出力,從源荷兩側挖掘可調節資源,延緩電網擴容是需求。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光伏大數據事業部-總設計師、專業負責人 王梓赫 先生 王梓赫:光伏電站設計的數字化思考 報告率先介紹了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緊接著介紹了數字背景下光伏行業的主要發展歷程,縱向呈現了不同的階段。結合數字化背景可以了解到,目前,全球光伏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美國、東南亞地區、歐洲地區。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最新報告,截至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3372GW.2022年亞洲地區占新增裝機容量的60%左右,增加174.9GW,總計達到1630GW(占全球總量的48%),這一增長的很大一部分發生在中國。 從集中式看,我國光伏新增 裝機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全國新增光伏并網容量8740.8萬干瓦,同比增長59.3%,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并網3629.4萬干瓦,較上年同期增加1069.33萬千瓦,同比增長41.77%。從分布式看,2022年起,我國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儲能逐步與產業滲透融合等,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迎來飛速增長,2022年中國分布式光伏裝機累計容量157.62GW,同比增長46.61%。 此外,報告中介紹了光伏電站的數字化應用,也介紹了相關的軟件功能、自動化計算以及iSolarTool光伏電站集成優化設計軟件等。 在大會的最后,進行了一次總結性質的專家座談,主題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在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南瑞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偉博士主持下,嘉賓們依次進行了發言。其中,王偉提到,能源互聯網從夢想到現實,技術革命從扁平化到平臺化,能源越來越靠技術吃飯,數能融合主要的方向在于新能源的不確定性,只有把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相結合,才能精準著力,行穩致遠。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的曹軍威先生認為,我們要逐步實現“能源互聯+網”,首先,能源意味著能源技術本身的互聯互通互補,這是基礎,在實現能源本身的互聯時,其次,要注重使用信息技術、設施效率把控,最后是在市場交易層面的轉變,這些方面不應當孤立看待,而是應當保持螺旋上升趨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的院長林翎女士助理出席了會議,認為未來要進一步推動技術專利化、專業標準化和標準產業化,標準是實現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能源標準化是數字化發展的部分之一,因而將能源數字化這一交叉融合的學科領域進一步加強研究,合作,積極制定國際標準,提升我國在國際的知名度。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氣候變化環境處處長楊方女士從全景式的角度,展望2060年碳達峰產品圖。在過去推動能源發展的工作中發現,能源是個寬泛的概念,“能源+”是互聯的重要標志。在過去的模式中,全球層面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最擅長干活的最不擅長傳播,要把我國的經驗傳播出去,把寶貴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加以推廣,在一帶一路謀求新機遇。有兩點啟示,一是數字形式未來會更加重塑形態,能源轉型的趨勢贏著眼于宏觀,不拘泥于分布式。二是數字技術發展,重在創新和創效,創新在于創造新業態模式,創效在于提高設備效率,創造效益。我們傳統的電廠也需要智慧化手段,降低運營成本。北京雙澤維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先生認為,在談數字化、標準化時,深感話題具有復雜性。可見的國家電網相關的書越來越多,標準化做得非常好,但在傳播方面并沒有做的很好。我們可以思考,為什么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形象仍有待提升?我們要以數字化手段、全球化視野、國際化目標綜合發展,創新匯聚,一定成功。我們的發展理念應當走向全球,不是一家公司的責任,而是所有公司、企業的責任,尤其是民營企業也要加到這里來。不做到數字化和標準化的工業體系建設,我們就不能更好推進科研進展和產業發展。凱盛集團的余德超先生認為,從大的能源企業,分享了凱盛的經驗,展現了大企業的格局和風范。中騰微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振武先生認為,電網的中國元素加以融入,為企業實現低碳、綠色做出貢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SNEC組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林承楨先生認為,對明年的SNEC會議展望:工作五十多年了,但我認為,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習態度,在積累的過程中恰恰是一個努力和發展的過程。我們各行各業都有產學研,每個公司體量不同,有努力奮斗的民企,我被許多民企所震撼,我們要比對“語料”,即標準里的詞,也就是說,在比對的時候是關鍵詞的比對,運用的是知識點,顯然Chatgpt后浪已經開始推前浪,我們正在籌劃明年的主題,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明年的會議開得更好。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