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新型儲能規劃不低于1GW4月19日,陽泉市能源局公示《“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方案顯示,“十四五”時期,從全市能源發展實際情況出發,結合電網承載能力、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等因素,鼓勵企業通過不同技術路徑,以共享、租賃等市場化方式積極配建儲能項目,充分發揮獨立儲能的調節作用,規劃新型儲能規模不低于100萬kW,進一步提升電網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以下為原文 陽泉市《“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公示 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動我市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我局組織制定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按照相關要求,現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2023年4月19日——2023年4月21日。公示期間如有問題,請向我單位反映。 受理電話:0353-5615521 來信地址及郵編:山西省陽泉市泉中路248號045000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 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1]1051號)和省能源局《“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晉能源新能源發[2022]353號)精神,為支持構建我市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推進儲能技術和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按照市委“14510”總體思路和部署,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加強政策協同,強化要素支撐,優化服務保障,以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推動新型儲能實現高安全、高質量、低成本、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從我市能源發展實際情況出發,結合電網承載能力、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等因素,鼓勵企業通過不同技術路徑,以共享、租賃等市場化方式積極配建儲能項目,充分發揮獨立儲能的調節作用,規劃新型儲能規模不低于100萬kW,進一步提升電網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標準體系、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成熟健全,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基本滿足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要求。 二、重點工作任務 要持續優化建設布局,促進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各環節融合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新型儲能與新能源、常規電源協同優化運行,充分挖掘常規電源儲能潛力,提高系統調節能力和容量支撐能力。合理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著力提升電力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統綜合效率。實現用戶側新型儲能靈活多樣發展,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拓展新型儲能應用領域和應用模式。 (一)全面構建新型儲能產業體系 按照省、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安排部署,通過資源傾斜、政策引導、技術創新、招商引資等方式,強化龍頭帶動,引進配套企業,打造大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全面推動我市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圍繞電化學儲能“材料-電芯-電池-應用”鏈條,以鈉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為重點,構建“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的電池產業集群。 以華納芯能1GWh鈉離子電芯項目、1GWh鈉離子Pack電池項目、奇峰聚能飛輪儲能、中燁新能源負極材料等項目建設為重點,同步引進其他主流鏈條產業,帶動儲能產業上下游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針對大規模電力儲能、用戶側分布式儲能、調頻電站、換電重卡、輕型電動乘用車等市場進行重點項目布局。 (二)合理配置電源側儲能系統 落實國家及地方新能源配套建設儲能的最新政策,圍繞晉東“新能源+”融合發展基地規劃,布局一批配置儲能的系統優化型新能源電站項目,實現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項目深度融合、聯合參與電網調度運行與電力市場交易,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鼓勵現役火電、風電、光伏電站,通過共享、租賃等方式合理配置儲能系統,提升系統消納能力。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新型儲能或風光儲設施。 重點推進西上莊電廠“煤電+新型儲能”火儲聯調項目,配套“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的混合儲能系統。“新能源+儲能”規模根據本地區實際電網負荷及新能源出力特性進行配置。 (三)積極發展電網側新型儲能 統籌考慮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分布情況、發展規劃及消納趨勢等因素,結合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進度、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建設情況、用戶側調節能力挖掘等情況,在優先挖掘發電側和用戶側等低成本調節資源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規模及布局。充分發揮新型儲能調峰、調頻、調壓、事故備用、爬坡、黑啟動等多種功能,進一步增強電網薄弱區域供電保障能力,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電網側新型儲能按照省級電網分區平衡要求,采用“變電站+數據中心+儲能電站”多站融合方式接入8座220千伏變電站,其中盂縣10萬kW,郊區50萬kW,平定20萬kW。同時,依托跨省、跨市輸電通道,充分發揮大規模新型儲能作用,促進新能源外送消納,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 (四)靈活多樣發展用戶側新型儲能 重點產業園區要以儲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依托,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合理配置各類儲能,實現“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互動,提高電力系統功率動態平衡能力。大數據中心、5G 基站、工商企業、公路服務區以及具備條件的農村居民等終端用戶,要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增量配網等資源配置新型儲能,提升用戶靈活調節能力和智能高效用電水平。 在煤炭企業示范性推動“煤礦大負荷場景+儲能”、“礦井重要一級安保負荷+應急電源”應用項目,確保在雙電源均失電的極特殊工況下實現安全供電。在重點產業園區示范性推進用戶側儲能聚合實踐,有效實現節能降費。構建需求響應資源庫,參與區域負荷需求響應總規模約4萬kW,其中:高新區2萬kW,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1萬kW,平定經濟技術開發區1萬kW。鼓勵電動汽車充電站、虛擬電廠運營商、以及儲能運營商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用戶側儲能項目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儲能產業重點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儲能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職能要求,不斷強化專班統籌協調作用。建立跨部門日常調度機制,深入研究全市儲能工作重大問題,協調解決產業鏈發展中的實際困難。推動入企服務常態化、精準化,促進儲能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有機銜接,引導企業科學合理投資和建設。 (二)抓好工作落實。 各級能源主管部門要按照省、市統一安排,會同有關部門構建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解決重大問題;要組織開展關系我市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的新型儲能發展規模與布局研究,分解落實新型儲能發展目標,有序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各級供電部門要建立和完善新型儲能項目接網程序,優化調度運行機制,發揮新型儲能系統效益。 (三)強化信息調度。 充分利用全國新型儲能大數據平臺管理系統,加強對新型儲能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根據新型儲能項目備案、建設、運行和市場交易情況,定期梳理新型儲能發展規模、建設布局、調度運行等情況,積極穩妥推進全市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